净空法师是非常好的一个法师,我们平时学习佛法的时候若是有什么不懂的地方,我们可以看一看净空法师的佛经讲解,这些对我们修行佛经都是有很多的帮助的,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净空法师关于感应的开示。
净空法师关于感应的开示
世间人为什么有福没有德?无论在修福、在享受福报的时候,他“我”没有忘记。提起这个大家就明白了,他还有“我”。“我”,是六道轮回的根本。有福德的人他不执着“我”,身体要不要?可以要,也可以不要,很自在。如果为了教化众生,这个身体有用,派得上用场;不是教化众生,这个身没用处。虽有这个身,他心地清净,没有丝毫执着,这就对了。
……
佛性是什么?佛性没有相,你见不到;不但见不到,你也想不到。但是它能现相,遇到缘就现相,现什么相?现智慧福、德。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示现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,那是福德相。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现的相是身有无量相、相有无量好,大福德相,圆满的福德相。释迦在这个地方所现的叫劣应身,小福德相。为什么?现大福德相会把众生吓跑,他不敢接受。这样的三十二相他可以接受,要是现极乐世界那个身相,这个世间人不敢接受,那就不能度化众生。
现相就是智慧跟福德起用。怎么起的?众生有“感”,自性有“应”,“感应道交”变现出来的。《楞严经》上说得好,“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”,众生的心有“感”,佛与法身菩萨有“应”。“感”的人有念头,有起心动念,有希求;“应”没有,“应”是自然的。好比我们敲鼓,我们拿着鼓锤去敲鼓,我们是有意,我们要敲它。鼓应的声音,我们敲得重声音就大,敲得轻声音就小,它有没有去起心动念?它没有。它有没有分别执着?没有。所以我们一定要理解,诸佛菩萨应身在世间,为一切众生说法做出种种的示现,统统没有起心动念、没有分别执着,这个要知道;如果他有起心动念、分别执着,他是凡夫,跟我们一样。所以他是“随缘不变,不变随缘”。
这四个字有四个说法。“不变”,是佛与法身菩萨明心见性了,确实他们住在自性本定,如如不动,他们能随缘,不变随缘。“随缘”就是妙用,虽然随缘,确实不起心不动念、不分别不执着,这是佛,已经成就的。他起的用无量无边无数无尽,遍法界虚空界,哪个地方有感,哪里就有应。因为自性的体是无穷大的,大而无外,小而无内。在哪里?无处不在、无时不在,那是自己的本能,是万物的本性。他什么相都没有,能现一切相,这叫妙觉如来。妙觉如来没有相,等觉菩萨有相,到妙觉没有相,或者勉强说一个相,常寂光。他的相是一片光明,普照法界虚空界,没有照不到的地方。他的光没有障碍,无障碍光,清净光明。所以感应就是在现前,《楞严经》上所说的“当处出生,随处灭尽”。感应在哪里?就是当下所现的。
虚云老和尚朝五台山,在路上生病了。在最困难的时候没有一个人,四周围没有村庄,在旷野,怎么办?这个时候忽然来了一个乞丐,要饭的乞丐。乞丐看到老和尚生病,就来问老和尚有没有需要帮助的。老和尚说是需要,很长时间没吃东西了,肚子饿。乞丐到外面去讨饭,讨回来喂他。病,这个乞丐不错,懂得一点草药,到山上给他找草药,来帮助他治病。跟他在一起十几天把他病治好了,他就上路去了。也许老和尚非常感激,朝山心切,其实并没有完全好,可以走路,可以拜佛了;一个月之后,他又生病了。这第二次生病,又遇到这个乞丐,这个乞丐也给他调理了十几天。这一次状况比上一次好多了,好了之后,他去朝山。乞丐去讨他的饭去,就不见了,再也找不到了。问过他,向他请教,那是救命恩人,问他尊姓大名。他姓“文”,名字叫“吉”,吉祥的“吉”,文章的“文”,文吉。问他家住在哪里?他说我家就住在五台山,你到五台山的时候,大家都知道我。老和尚拜到五台山,打听文吉这个乞丐,没有人知道。到寺庙里头去拜文殊菩萨还了愿,问大众,大众说那就是文殊菩萨化身,他才恍然大悟。文殊菩萨从哪里来?当处出生;事情办完之后,随处灭尽,你找不到了。这个事情是真的,不是假的,《虚云老和尚年谱》很清楚的记载着。
学佛的同学,要把这桩事情好好的记住。为什么?佛菩萨真灵,你在遇到困难的时候,他真来帮助你,不定用什么身。你看,在旷野里面遇到一个乞丐,一点都不稀奇。乞丐到处跑的,居无定所,所以虚云老和尚根本就没有想起来这是感应。到达五台山这真恍然大悟,这才感谢文殊菩萨。真学佛,有困难决定有感应,不定遇到什么人,那个人可能都是佛菩萨的化身,我们不知道!困难化解之后,这人就不见了。
上面就是净空法师开示的感应的事情,我们平时学习佛法在获得感应之后,一定要懂得感恩,这是非常重要的。
版权所有:坛经全文网